星月书吧 > 聊斋仙境 > 第153章、代价

第153章、代价

推荐阅读:
星月书吧 www.xyshu8.com,最快更新聊斋仙境 !

    “你们不是赛马?”莫知府听出了他们的言外之意。

    “那是当然。当时的情况是这样,官家微服出宫……”

    曹金花说的很细。从她遇到赵祯说起,说他们去马场,而唐人贤又是怎么的装逼,怎么的逗赵祯,激赵祯……

    总之,这就是一个装逼,装成逗逼的典型。

    曹金花没有添油加醋,因为这事已经不用她再添油加醋了。作成这样,作到了皇帝的头上,也算是他们倒霉了。

    同样,曹金花也没有少说任何一个细节。这事很有趣。不管是忘了说,还是有遗漏,她都是不干的。

    而莫知府是越听,越认可了唐人贤的作死。

    在皇帝面前炫耀与契丹人的关系。

    你丫咋不上天哪!

    比起与官家比骑术什么的,已经不算什么了。

    至于唐人贤说是玩笑,是娱乐……

    莫知府已经完全当没听到了。同样一件事,当事人换了,事情的性质也就不同了。

    更恐怖的是唐人贤还亮刀子了。对着官家亮刀子,这事的严重性都不用说了。

    “此事,本府要上报官家。来呀!把嫌犯先关起来。”莫知府下令道。

    “大人,大人,您不能捉我,我是无辜的。那真的是一个玩笑!”

    唐人贤不想被关,他大声强调。可是这一回,莫知府没可能再帮他。他的“聪明才智”用错了人啊!

    莫知府挥了挥手,令差人把人押下去。

    “大人……”

    其他书生有心帮忙,却听莫知府又说:“尔等罪过,本官也会上呈官家,一切由官家定夺。”

    “是,大人。”其他人一听,面面相觑:这事儿,还有他们的份。

    一个个,又哪儿还敢再多言语。

    “至于马场……”斥退二代们,莫知府对沈石他们的态度又不一样,“这事同样要由官家认可。”

    不管那唐人贤是多胡闹,但是当皇上自己签了字,莫知府也不敢说不认账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另一边,赵祯逃避了知府衙门,但是不等于他什么事都不知道。留下人手是干什么的?就是用来通消息的。

    “案子,他判了?”赵祯问。

    “是的,官家,依法办理。”陈琳说,“尚书的公子已经收监。陛下。这人是应该处置一下。朗朗乾坤,京师百善之地。竟敢大言不惭占他人的产业。”

    陈琳对唐人贤没什么好感。不说赵祯是皇帝,就是个普通人被这么怼,身为管家也不会喜欢那人的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赵祯点了点头,又问,“他没说别的?”

    “是了,陛下。莫知府不知道马场应该怎么处理。请官家圣载。”陈琳说。

    “马场……你再详细说说他在马场的表现。”赵祯顿了一会儿,又道。

    “是。在大堂上,那尚书公子巧言辩解,说什么天下之大,莫非王土……”

    皇帝要听,陈琳便细细述说着。每一句话,每一个细节都没漏。

    “大伴,你说他是不是一早便知道了我的身份。”赵祯静静听完,突然说道。

    陈琳审视着沈石的表现,然后说:“回官家。他应该是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啊!你也是这么认为。”赵祯点点头,看着一本书。

    陈琳扫了一眼后发现那竟然是太祖起居注。

    而赵祯在看的就是赵匡胤输华山的旧事。

    “太祖幼年丧母,家道贫寒,靠父亲担在箩筐里走南闯北,打工卖艺,从小就看尽了世间的眉高眼低,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。长时期的江湖漂泊生涯,养成了他喜打架,爱赌博,而且赌输不给,赌赢必要的赖皮性格。是老祖点化了太祖,使其奋发。今日再看这事,不是有许多相似之处吗?”

    赵祯说自己祖宗无赖。这事儿陈琳可不敢接口,只当没听到。

    赵祯也没有打算让陈琳批评自己老祖。所以他接下来说的才是重要。“这一回,是不是汝南王府做的错了。”

    赵祯会看太祖往事,并不是在看事情本身,而是起了疑心。

    沈石是修道的。这一点赵祯不会怀疑。再加上赵匡胤的改变……

    顺着这个联想下去:这分明是神人对我的警告啊!

    赵祯的想法,真的是……想多了!

    沈石根本不知道今天会遇上他。遇上了皇帝后,沈石也没有想到会撞上装逼的唐人贤。而且他们还怼上了。这与沈石真心没有关系的。

    然而当事人不那么想,陈琳也顺着他说:“陛下,那真的是好马。奴听说唐大人与汝南王府多有来往。”

    他没有直接评价这事,而是给出了他们的关系。这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赵祯沉吟了一下,点了点头说:“看来真的是王府的事了。”

    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。汝南王府想要马,兴许是想买的,但人家不卖,所以……

    不用问,也不用说。

    宋朝的王爷们不要看名声不错,但那不过是文人对他们的回报。他们也是人,许多不道德的事,没少干。

    不要说他们,就是他们英明神武,伟说正的太祖不也是这样吗?

    赵匡胤年轻时,有一次,又饥又渴,又困又乏,心里正盼着遇见个卖吃喝的,好吃一个饱哩,谁知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。他老远望见一个卖桃的,两筐鲜桃,又红又大,顿时脚上来了劲儿,于是就一鼓作气跑了上去,不问三七二十一,狼吞虎咽地吃起来。不一会,两筐鲜桃便所剩无几。

    吃罢桃,赵匡胤将嘴一抹,横下扁担,依着箩筐,倒头便睡,还不时地把他那双自大臭脚伸进卖桃老头的怀里。

    他一直睡到日落西山,才醒来。可是他扛起盘龙棍,扭头就走。吃了人家的桃,还躺在人家的扁担上睡了一觉,睡醒了分文不给,连个“谢”字都没有。

    这就是他家伟光正的老祖不为人知的一面。而这样的事,除了起居注中,也没人知道。至少文人笔下不会这么写。

    有了今天的经历,赵祯再看包拯的奏折,感叹道:“想不到,得一准信,也是如此的为难。竟然只他一个。”

    赵祯的双耳一直听到的是汝南王府多好多好。帮助他人不求回报,公买公卖……

    只有包拯。那个黑炭头,把一切都写的明明白白。对就是对,错就是错,不为名声所累。

    “他写的太真。朕竟然不敢相信,真是可笑。”赵祯摇头。

    “官家仁慈。”陈琳劝慰,给出了他为什么不信的原因。